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推进“课程思政”建设走深走实,推动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,近日,航空学院各教研室联动,组织开展了一场以“破解难点、共享优策、深化融合”为主题的“课程思政”深度研讨活动。本次活动旨在凝聚全体教师智慧,对实践中的“卡脖子”问题进行集中会诊,并对经过教学检验的优秀做法进行提炼推广。
活动伊始,学院领导指出,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,我院“课程思政”已进入“全面深化、提质增效”的关键阶段。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、“实不实”,要敢于触碰并解决那些影响育人效果的深层次问题,推动“课程思政”从“表层结合”向“深层融合”跃迁。
直面难点痛点,集智攻坚克难
研讨环节聚焦于一线教师普遍反映的“真问题”与“硬骨头”。与会教师敞开心扉,围绕 “如何避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‘硬融入’、‘两张皮’现象’ 、 “如何设计可测量、可评价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方式” 以及 “如何在前沿技术课程中,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创新自信” 等难点展开了“头脑风暴”。
针对“生硬融入”这一问题,有的教师提出了“案例呈现法”。此方法是将案例编写成具备表演性的小故事,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展示案例,从而使学生沉浸其中,更深刻地体会故事蕴含的情感。
针对“效果评价”难题,大家探讨了通过学生课程报告、课堂讨论发言、项目实践表现等过程性评价,质性分析与量化评估相结合,捕捉学生思想观念积极变化的痕迹。
本次研讨,不仅是一次问题的“排查会”,更是一次方法的“赋能会”。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,教师们对一些长期存在的教学困惑茅塞顿开,也对下一步的教学创新充满了信心与思路。
大家一致认为,“课程思政”是一项常研常新的系统工程。未来,学院将建立常态化的研讨与共享机制,定期聚焦共性难题,持续凝练优秀范式,推动“课程思政”建设从“个别亮点”到“整体质量”的全面提升,筑牢立德树人的航空阵地。

撰稿人:许晗
初审人:李春艳
复审人:张默
终审人:刘晓兵